找到相关内容351篇,用时1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摩诃迦叶在禅思想史上的意义——以拈花微笑等公案为中心

    只传此,除此心外无可得。颠倒众生不知,向外驰求。终日忙忙,念佛礼佛,在何处?”“此一大事因缘,自从世尊拈花,迦叶微笑,世尊云:‘吾有正法眼藏,分付摩诃大迦叶。’以后灯灯相续,祖祖...之大行,为大人所识,所以在佛教中用大(摩诃)来称呼他。因迦叶身有金色之光,为头陀行第一,故又称大饮光、金色头陀、金色尊者、金色迦叶。为付法藏的第一祖。  在禅宗史上,宋代开始广为流传的拈花微笑公案...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466819.html
  • 隋唐佛学思潮泛论

    明心见性”作为“顿悟”的基本目标,说:“万法尽在,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?”认为“,更莫狐疑。外无一物而能建立,皆本心生万种法”(敦煌本《六祖坛经》),一句话,起,在心中。   “禅宗”...一点,紧随隋唐佛学思潮之后,出现了宋明理学思潮。宋明理学虽以张扬儒家义理为旨归,却在思维理路及其方法方面,吸取了、道的智慧之果。因此,从本质上说,宋明理学儒、、道三教一体的思想体系。这一体系的形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269606.html
  • 略论儒佛会通与两宋理学思维的基本向度

    由心转,随缘顺化,宋明儒常谓“之精神谓之圣”,同一思路也。   c.禅宗之佛性平等,即。如《坛经》所谓“向性中作、莫向身外求。自性迷即众生,自性觉即。”又以人性本来清净,,离心...本体论上的基本构想上,虽然气化论与缘生说差异颇大,生生化育的天德流行观亦不同于五蕴和合的缘起性空说,太极创生尤其不同于无明起行。但是“三界唯心”、“万法唯识”、“即”,无论客观唯心论或主观唯心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270738.html
  • 修行 万善同归—— 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

    ,主要有二个方面:   一片面理解“即,何须外求”,以为,否认了实际修行的必要性。大师认为性内在的本觉,必须外仗善缘,方能助开觉智,绝对没有不修行而得菩提者...古德释此文曰:“ 该万法,谓非但一念观佛由于,菩萨万行,佛果体用,亦不离心,亦去妄执之失。谓有计云:万法皆心,任之。驱驰万行,岂不虚劳?今明心虽即,久翳尘劳,故以万行增修,令其...

    林克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4374559.html
  • 无相戒法

    中的一些仪式,让信众跟着他通过发愿、念诵等在心中确立在自性,人人以悟成佛的信心。也就是说,慧能所授的无相戒,不授戒相,只授戒体的戒。这与禅宗主张“以心传,见性成佛”的宗风有关。“无相戒法”应...化为菩萨,智慧化为上界,愚痴化为下方。   所谓化身,就是不思量一切法,心性本空寂,如果一念思量,就有种种变化,如思量恶法,就化为地狱;思量善法就化为天堂;毒害化为畜生,慈悲化为菩萨,智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2276978.html
  • 洪州禅

    各信,此,……心外无别,佛外无别。”(《马祖道一禅师语录》)“即”也就是“触类道而任心”的理论基础。 “平常心道”“触类道而任心”的另一种表述。洪州禅及其后裔...”的基础上,提倡“非”说。道一认为,“即”只是指示禅者的方便,作为禅者悟的起点完全必要的,但这从肯定的方面说的。若从中道实相的立场上说,这种肯定容易造成执著。觉悟的理想境界,如实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82586236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(1)

    ,有诏谢师……一日师谓众曰:诸善知识,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,汝等诸人,更莫狐疑,外无一物而能建立,皆本心生万种法,故经云:心生种种法生,灭种种法灭,若欲成就种智,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,若...”,缘觉人所脩,亦名绿觉乘。大乘脩“六度禅”,菩萨所脩,亦名菩萨乘。最上乘乃直示真如佛性,惟证与证,乃能知之,亦名一乘,即拈花示众,教外别传之禅法也。   华严经云:“若有众生下劣,为彼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389260.html
  • 惟因老和尚禅七开示

    日开示   《六祖坛经》说:“真如自性,邪见三毒魔王。邪迷之时魔在舍,正见之时佛在堂,性中邪见三毒生,既是魔王来住舍。正见除三毒,魔变成真正假。若向性中能见,即成佛菩提因。不见自性外觅佛,起总是大痴人。”“后代迷人,若识众生,即佛性。若不识众生,万劫觅佛难逢。只为众生迷佛,非佛迷众生。自性若悟,众生即;自性若迷,众生,,更莫狐疑。”   我们天天讲“即即...

    惟因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31590728.html
  • 如何从“看”中回归生命的源头

    驰求,妄想执著,不能脱离,无始以来,轮转生死,无明烦恼,愈染愈厚。初不知,即知了,亦不肯承当,作不得主,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,总在妄想执著中过日子。”[[8]]在这里,虚云和尚详细分析了众生的...照即观也。,念佛即观佛,观佛即观心。所以说,“看话头”或者说“看念佛谁”,就是观心,即观照清净觉体,即观照自性[[20]]   虚云和尚指出话头就是说话之前的本心,回光返照...

    魏建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294133.html
  • 洪州禅的思想特色

    成佛的关键在于,与坐禅了无关系,所谓“磨砖既不能成镜,坐禅岂能成佛?”“若学坐禅,禅非坐卧;若学坐非定相。”(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六)二通过具体、生动、形象的行为动作,使用新型的、活泼的方式传授...禅学中,就是将原本一体相即却被人为分别的两者,通过自然任运而复归统一圆融。这种统一圆融,也就是“即”说。道一示众云:“汝等诸人,各信,此,……心外无别,佛外无别。”(《马祖道一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74994912.html